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赣榆区检察院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突出“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有力抓手,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用实际行动擦亮“司法为民,检润赣榆”检察为民品牌,展现新时代检察机关新面貌新担当新作为。
围绕大局护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围绕扫黑除恶、食品药品安全、电信诈骗等群众关切,加大查办案件力度。聚力扫黑除恶,今年以来共批准逮捕九类涉黑恶案件34件59人,提起公诉34件86人。着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依法提起公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2件21人。关注“小吸管大民生”,不让禁塑令成一纸空文,推动每天减少使用近万根塑料吸管。着力维护群众财产安全,积极参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断卡”行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件95人,办理连云港市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损害公益案获法院判决支持。
阳光服务零距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重点围绕群众涉法涉诉信访难、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举行检察听证、办理司法救助、律师权益保障等难点问题,强化检察为民。加强信访接待,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今年以来,该院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61件,均做到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按期答复率达100% 。刑事和解25件,达成调解协议,当场兑现赔偿金457.62万元。开展根治欠薪专项监督活动,充分发挥支持起诉等工作职能,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3件,成功帮助193名农民工讨要欠薪264.62万元。通过内部衔接、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推动国家司法救助对接社会救助,构筑多位一体“救助+服务”司法救助模式,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8件,已审批37件,发放救助金43.5万元。建立“常态化开展公开听证促进信访矛盾源头化解”工作机制,建议听证员库,聘请聘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基层组织代表、心理咨询师、离退休检察官共34人为听证员。开展检察听证13件,其中司法救助11件,控告案件1件,重复信访治理听证1件。与区司法局共同建立检律定期会商机制,组织开展了检律第一次联席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检信访案件的意见》。
强化监督重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痛点问题网络安全宣传周。重点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和社会公益维护等群众关注痛点问题,强化检察履职。做深未成年人检察,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持续落实最高检涉未成年人保护“一号检察建议”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筑牢未成年人安全的“高压线”。同区教育局召开联席会议,落实《关于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对全区6000余名教职员工(包括聘用后勤人员)进行查询。做优民事和行政检察监督,提升群众司法满意度。受理生效裁判监督案件34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4件,法院采纳6件,调撤、改判8件;受理审违监督案件32件,发出检察建议23件,采纳22件;受理执行监督案件38件,提出检察建议18件,采纳18件;受理支持起诉79件,支持起诉77件,采纳56件。办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4件,其中2件撤诉,2件达成和解。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 件,诉前检察建议76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针对全区窨井盖缺失、破损变形、松动错位等现象,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整改落实,切实维护了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发出检察建议力推存在八年养殖污染整治,还毗邻小学一个清洁舒适的校园环境。
打通“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堵点问题。重点围绕司法办案质效提升、营商环境维护等堵点问题,切实加强检察监督。及时公开法律文书,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官网更新发布2069篇文章,苏检媒智通上传166张照片,公开各类案件信息367条。办理涉民企案件20件46人,制发《法律风险提示函》3份,制作办案影响评估11份,开展精准普法进企业活动6次。通过听证会对3家民营企业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在民营企业聚焦区——赣榆经济开发区设立服务民营企业联络站,整合四大检察职能,选派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员额检察官上门服务,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不同角度,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多元矛盾和多元需求。会同区司法局共商解决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问题,形成《关于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座谈会议纪要》,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活动范围,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