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赣榆区检察院以“机关支部联建,创建融合调解机制,党员团员联动,创设新老传承制度,社会力量联合,创新刑事和解模式”为抓手,在推动党建引领多元化刑事和解中,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院机关党委获评全区“五星级党组织”,“检察初心、怀仁至善”入选全市检察机关优秀“融党建”案例、全区“学思践悟二十大 品牌赋能当先锋”特色党建品牌。
机关支部联建,创建联合调解机制
全院牢固树立“把支部建到部门、让党旗飘在岗位”的鲜明导向,建在第一检察部的第一党支部负责领导刑事和解工作,将党组关于打造多元化刑事和解新机制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党建提质增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推进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赣榆模式”。依托检调对接工作室,建立“支部结对+刑事和解+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形成每一个调解案件均成立临时党小组,将党小组建在办案组的工作制度,由承办案件的党员检察官任组长,主持、指导刑事和解,以实际行动让干警“向我看齐”,同时建立党建指导联络员工作制度,由支委成员兼任干警党建指导联络员,形成“党建引领、支部督导、小组指导、多元调解”的党建融合刑事和解格局,最大化释放机关党建“红色引擎”动能,促进司法理念转变助推办案质效提升。刑事和解党小组建立“五个一”刑事和解制度,即开展一个微笑迎上去、一把椅子请进来、一杯热茶暖心怀、一句问候融气氛、一声再见显形象“五个一”检调对接活动,下力练好司法为民的服务“内功”,提升检察服务品质,用心用情做好轻微刑事案件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第一党支部刑事和解团队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十佳办案团队”,制作的刑事和解微视频获最高检新媒体作品大赛二等奖。
2020年以来,达成和解117件238户336人,实现成功调解率99.15%,调解金额1420.6万元,所办案件无一后悔反悔,无一上访信访,无一上诉申诉。党支部获评全市“六有一提升”示范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百佳离退老干部党支部。
第一党支部充分依托党组“检察初心、怀仁至善”党建文化平台,利用支部会、小课堂、“初心讲堂”“至善论坛”等平台,开展党员干警“人人上讲台、个个讲案例”活动,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研讨,将党建和业务工作融为一体,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源头活水”,提升干警做好刑事和解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党员干警通过学习,严格工作纪律,统一办案思想,开拓思维理念,对如何从“政治上看”刑事和解有了全新认知,提升了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案能办的工作水平和深入调查走访、把脉矛盾焦点、开展灵活调解的服务群众能力。
党员团员联动,创设新老传承制度
“强化党建业务融合,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员干警司法为民的检察初心,促进案件高质效办理,促进各项检察工作提质增效。”院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徐宁表示。
2022年,院党组围绕“检察初心、怀仁至善”党建文化品牌建设要求,部署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一部门一亮点”检察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明确由党支部负责组织和督导部门党建品牌。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融合业务、树立品牌、打造亮点”的抓党建、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压实党支部品牌创建工作责任,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第一检察部积极探索“党建+枫桥经验”刑事和解“赣榆模式”,精心打造“怀仁和解”这一党建引领多元调解的检察文化品牌。第一党支部书记李明、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王建国先后受邀在国家检察官学院第2期“伤害类案件不捕不诉案例教学培训班”、江苏省控申检察业务培训班上讲授党建融合刑事和解工作经验。
在第一党支部和院团支部的共同倡议下,全院26名团员干警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刑事和解志愿服务活动,在跟班参加刑事和解实践,团员干警跟随司法办案能力强的资深检察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金牌调解员学习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站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为人民司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建立“党组领导+支部督导+刑事和解”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学习、同点评,努力让党建实起来、活起来。团员干警充分发挥自身激情澎湃、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优势,用心解读认罪认罚从宽刑事政策,耐心解答当事人疑问,积极探求争议双方利益的矛盾点、平衡点,充分向当事人释法说理,通过联络村委社区,联系基层调解机构,走进当事人家里,走访涉案单位,积极推动当事人在释法说理中自愿达成和解,减轻当事人讼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优解。办理的王某某刑事和解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刑事和解经验做法被省检察院确定为“赣榆模式”并在全省推广。青年干警李小芹撰写的刑事和解机制建设论文入选第十七届长三角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社会力量联合,创新刑事和解模式
第一检察部充分发挥“1+1+N”(即1名承办检察官+1名调解员+社会力量)办案模式中“N”的最大化外力作用,利用青年干警的法律专业优势、亲朋好友的亲情感化优势、律师的职业信任优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群众优势,把外部智慧充分调动,把法理情紧密融合,理清矛盾性质,因势利导,促成矛盾化解。如办理一起因家庭矛盾纠纷升级引发的轻伤害刑事案件,承办检察官阅卷时发现,案件双方是姑嫂关系,具有很大的调解可能。经过一波三折的调解,赔偿金额从20万元到10 万元,再到8万元,最后定格在5万元。但嫌疑人由于生意失败,只能拿出3万元现金。为了不让案件调解半途而废,承办检察官又多次带案下访,通过联系地方党委政府,邀请身为人大代表的镇村干部,一起登门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拉家常式的座谈沟通,从法理、天理、情理等方面释法说理,提出另外2万元分3个月付清的调解方案,终于取得被害人同意,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我们将持续深化‘三联三创’工作机制,发挥好每一个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每一名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用业务工作的争先创优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用业务工作擦亮党建工作底色。”党组书记、检察长肖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