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很隐蔽,从外面看就是一个破院子,平时大门紧闭,院子里露天放了两个大罐子,里面储存有10余吨甲醇。企业四周有工厂、小作坊和养殖场,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检察院帮助我们发现了这颗‘隐形炸弹’,消除了安全隐患。”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府检联动”联席会上,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凤泉区人民检察院利用“危险化学品领域法律监督模型”帮助破解安全生产监管难题大加赞赏。
“危险化学品领域法律监督模型”的探索与凤泉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经营案密不可分。
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某企业在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先后6次从外地某公司购入三氟乙酸,加价后销售给某生物科技公司。
凤泉区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发现,某企业曾因运输三氟乙酸被外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查处,且其缴纳增值税时,货物名称均如实填报为三氟乙酸,但因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导致该企业的违法行为长时间未被发现。
“危险化学品涉及安全生产、公共利益,任何一个监管盲区都可能引发重大事故,造成重大损失,这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是个例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将企业信息、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信息、危险化学品名录、发票信息相碰撞,是否能发现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凤泉区检察院检察长连丽娟介绍说,承办检察官将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院数字检察专班汇报后,引起高度重视。
2023年初,在承办检察官全程参与下,凤泉区检察院构建了“危险化学品领域法律监督模型”。在模型调试阶段,仅从当地23家企业相关数据的碰撞中就发现问题线索3条。
凤泉区检察院将所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区应急管理局进行处理,并于2023年11月依法向其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区应急管理局加大对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消除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凤泉区检察院向区委、区政府作专题汇报,区政府召开“府检联动”联席会,研究成立由区检察院、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利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对2300多家企业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线索20余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从源头上防范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