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疫情防控的指挥员,55天,他忙在一线,司坞村口的党旗下一直有他忙碌的身影。
他是坚守岗位的战斗员,55天,他冲在一线,司坞村大街小巷留有他往返百次的足迹。
他是群众安全的守护员,55天,他守在一线,与司坞村党员群众拧绳聚力,同心抗疫。
他叫张建国,是赣榆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普通干警。2017年5月,张建国怀揣着满腔热忱来到赣马镇司坞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先抓党的基层建设,带领党员开展一系列活动,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他协调筹集资金50多万元,带领司坞村村民修水泥路、整治人居环境、建设乡村大舞台,为司坞村高质发展注入了活力。疫情期间,张建国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和担当。
坚持疫情防控“三保障”
三月料峭,乍暖还寒,疫情突袭港城。3月5日,张建国接到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通知,他闻令而动,快速来到司坞村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安排疫情防控工作,召集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成立疫情防控先锋队、志愿服务队。
“现在最紧要的工作是排查外出返乡人员,备足防疫物资。”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张建国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是驻村第一书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和人民群众同甘苦,战疫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疫情期间,他坚持做到“三保障”,保障全村群众生活物资充足,保障返乡人员疫情排查应查尽查、不漏一人,保障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落一人。张建国带领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每天走街串巷进行消毒,在广播和村民微信群宣传防护知识,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村民应对能力。广播、标语、宣传栏,随处可听可见“少出门、不聚会、不赶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的口号。55天,张建国劝说延办婚宴2起,劝阻30多起村民聚会,让村民们在无情的疫情中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情。
经过严密排查筛查,村里出现3名次密接人员,需要居家隔离。“居家隔离也是全民抗疫的一种方式,不仅能阻断疫情传播,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张建国冒着危险,挨家挨户做着3名被居家隔离人员的思想工作,同时安排志愿者为住户配送生活物资和清运垃圾。
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呼
“张书记,你都好几天没有回家了,身上都汗臭了吧,该回家换换衣服了。”一起执勤的村干部关心地劝张建国回去好好休息一下,他却说“疫情不退我不退”,选择和村干部一起在村头卡点坚守。
“没有这些物资,群众感染的几率就会加大,张书记就是我们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司坞村的老百姓都这么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张建国始终站在群众最前面,冲在防疫第一线。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张建国联系检察院“娘家人”为司坞村送来2000个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第一时间发给村民,保障了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月29日晚上10点多,大雨磅礴。刚刚泡好方便面的张建国接到村民电话,一位老人哮喘病突发,他立即放下饭碗拿起手机,一边联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保障组汇报情况,一边从卡口奔向老人家里。在药品很快送到并看见老人病情好转后,张建国才回来端起饭碗,此时的方便面已经凉透了,但他心里感到满满的热乎劲儿和成就感,他说,“饭凉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能耽误,要是连这点温暖都送不了,担不起老百姓叫俺一声张书记。”
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两不误
一年之计在于春,疫情防控成果虽然仍在不断巩固提升中,但农时耽误不得,乡村振兴进程耽误不得。张建国就像个不知疲倦的“硬汉子”,一边带领党员干部坚持疫情防控,一边组织群众有序开展春耕生产,既做疫情防控的“守护者”,又当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疫情防控期间,张建国经常抽时间走到田间地头,与农忙的村民拉拉家常,问问农情,了解生产需求,帮忙协调采购农资,推荐引进新的种植技术,确保春耕不受影响。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仅要为乡村振兴倾尽全力,也要在一切工作中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张建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把初心写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把使命落在疫情防控岗位上,保卫着“家乡人”的健康,改善着“家乡人”的生活,切实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